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跟团旅游 跟团旅游

圆明园原貌全景

zmhk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圆明园原貌全景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圆明园原貌全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圆明园原貌全景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1.夏宫(圆明园

圆明园原貌全景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圆明园原貌全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圆明园原貌全景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1.夏宫(圆明园)的资料

2.圆明园的资料

3.北京圆明园景点详细介绍

4.圆明园的景点介绍

5.圆明园的资料简介。

圆明园原貌全景

夏宫(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坐落在海淀挂甲屯以北,南距畅春园里许。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后改万春园)组成,统称圆明园。圆明三园中,圆明园居西,长春园居东,绮春园居于南侧,三园紧相毗连,平面呈倒“品”字形。东西通宽2620米,南北最长处为1880米,外周长11000米,占地面积350公顷(5200余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紫禁城全部建筑面积的总和。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中期,起初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赏给皇四子胤禛的一处花园,并御赐“圆明园”匾额。康熙四十六年(1707)已经初具规模。据《康熙实录》记载: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康熙皇帝首次来园进宴,这也是对圆明园最早的文字记载。

        圆明园最初占地不过20公顷,胤禛即位后,圆明园逐渐成为离宫型皇家园林。自雍正三年(1725)]起,先是在原来的圆明园南部建起宫廷式的殿宇,并颁发诏书。此后,又向北、西、东三面大加扩充,成为面积达到200余公顷的大型宫苑。到乾隆九年(1744)最终形成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此后,于乾隆十年至十六年(1745-1751)建成长春园,乾隆三十五年(1770)又将傅恒父子旧园并入,定名绮春园,连同圆明园在内形成了圆明三园。因为长春园和绮春园为圆明园的附园,所以将圆明园作为三园的总称,不过在这儿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圆明三园”是道光朝之后的叫法,而在乾隆朝,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加上熙春园和春熙院并列,统称“圆明五园”。同为圆明园总管大臣管辖。“圆明五园”时总占地面积超过450公顷。五园宫墙长约15公里。直到嘉庆七年(1802)及道光二年(1822),嘉庆、道光二帝将春熙院和熙春园先后改赐固伦庄静公主和博亲王绵恺。嘉、道二帝将春熙院和熙春园赐给宗亲其实也是为了更好更集中地对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大加修缮添建。从雍正三年(1725)雍正皇帝将圆明园升为离宫御苑,到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135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建成了一座人间仙境,各种知名景群100多处,其中不仅移植江南和北方众多名园胜景,还将西洋建筑很好地融人东方园林之中,乾隆皇帝称之为:“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与逾此。”其盛名甚至传到了欧洲,并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东方凡尔赛宫”,法国大文豪雨果对圆明园曾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驰神往的,如同月光城堡一样的建筑。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人们常说:“希腊有帕提侬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圆明园)。”

        如今,盛景不再。下面的3处景点,是当年圆明园首屈一指的代表作。

       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位于圆明园正宫门内,为圆明园四十景之首,正大光明景区包括正大光明殿及大宫门区,建成于雍正三年(1725)。

        正大光明景区范围包括圆明园宫门广场,南起宫门前大影壁,北至正大光明殿后的寿山,长370米,东西以如意门为界,宽310米,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大宫门前为宫门广场,广场中央为一条倒“丁”字形石路,路宽3.8米,丁字路往西走可通清漪园、静明园及静宜园。往东则是通向京城西直门的条石辇道。皇帝每次从紫禁城或从畅春园来圆明园,基本上都是走这条石辇道。石辇道东西各有一人工湖,形状很像一把打开了的扇子面,俗称扇面湖,又因为地处圆明园大宫门前,亦称前湖。湖西半部为乾隆二十八年(1763)疏浚而成。同年刻昆仑石竖于扇面湖西岸。石碑上刻有乾隆御制《前湖》诗,诗日:“御园之前本无湖,而今疏浚胡称乎。石衢之右地下隰,迩年遭潦水占诸。衢左亦不大高衍,往来车马愁泥涂。因卑为泽事惟半,取右益左功倍俱。歉岁受雇兼代赈,三冬畚锸集众徒。役成春水有所受,路东泞去诚坦途。一举三得惠不费,对扬来者咸欢娱。盖闻王者无私事,有事皆应史笔书。此非缀景漫修剔,什用播告贤与愚。”湖东半部及石辇道为乾隆三十五年(1770)添建修成。过扇面湖即可看到一堵大影壁。影壁长41.6米。影壁正北方为圆明园大宫门。

        大宫门为5间,左右朝房各5间。东西朝房后另有曲尺形拐角朝房各34间,东建有宗人府、内阁、吏部、礼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銮仪卫及镶黄、正白、镶白、正蓝旗(东四旗)各衙门值房,东夹道有银库,如意门外还建有南书房院和堂档房院;西建有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御书处、上驷院、武备院及正黄、正红、镶红、镶蓝旗(西四旗)各衙门值房,西夹道还建有造办处、药房。大宫门内西边建有茶膳房、番书房;东边建有清茶房、军机处。可以说清朝几乎所有国家机关在正大光明及大宫门内外都建有分部或值班所。

        大宫门广场等级森严,任何人不得随便靠近、停留。乾隆朝著名的权臣和珅,在乾隆去世后3天便被嘉庆皇帝抓了起来,嘉庆皇帝亲自审问并谕旨宣布了和坤20条罪状,条条都是死罪。其中第二条就是:“上年(1798年,笔者注)正月皇考(指乾隆)在圆明园召见和坤,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仅此一条就够处死的,由此可见大宫门区制度的严格。

       圆明园大宫门前月台两隅立有一对铜狮。不过这对铜狮并不是圆明园门前最早的饰物,在雍正初年(1723)大宫门建成时,是一对石麒麟。到了乾隆六年(1741),乾隆皇帝觉得石麒麟不够气派,便命人铸成铜麒麟一对,而原石麒麟则被移置于园内西北角的安佑宫前。但这对铜麒麟在大宫门前只站了22年,到了乾隆二十八年(1763),乾隆有一天从承德避暑山庄回来,正要从大宫门进入圆明园,看到这对铜麒麟感觉有点别扭,不如刚去过的承德避暑山庄门前的铜狮子气派,便传旨铸一对铜狮子来替换这对铜麒麟,这对铜麒麟便被挪到长春园宫门前。新铸的这对镀金烧古大铜狮共用17189公斤黄铜铸造而成,重达17吨,铜狮高243厘米,宽176厘米,长227厘米,石狮底座高约80厘米。新铸的这对铜狮的确比原先的铜麒麟更为雄伟壮观。

       过大宫门后为“出入贤良门”,又称二宫门。门上挂雍正御书“出入贤良”四字,东西设两罩门,为各衙门凌晨呈递奏折之处,俗称奏事门。

        出入贤良门外,是来京外藩王公和使臣晋见清朝皇帝的地方,称为“瞻觐”。武官和侍卫经常在此被皇帝考其射箭技术,称为“较射”。

        在乾、嘉时期,清朝皇帝在出入贤良门内面南而坐,出入贤良门前有石拱桥3座,射箭者站在桥北,面北向西射。但皇帝要想看其射姿和是否中靶心,就要左右摆头,到了道光十九年(1839),道光皇帝为免去左顾右看的麻烦,下令将拱桥改成平桥,将靶子设在桥南,射箭者站在桥北,面西向南射。但不巧的是,第二年(1840)就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惨败,后来据风水先生说,清军之所以失利就是因为拆掉了3背(拱桥),造成“国武不振”所致。

        出入贤良门后便是正大光明殿。正大光明殿是清朝皇帝在圆明园举行朝会及重大庆典的地方,类似于紫禁城内的太和殿。是圆明园内所有殿宇中等级最高的。正大光明殿长十二丈,宽八丈,面阔七间,单檐歇山卷棚顶结构,样子很像今天颐和园内的仁寿殿。用材全部采伐自深山老林中的金丝楠木。殿内地面铺着苏州织造的毯子。殿正中是皇帝宝座,为紫檀木所制,做工精美,宝座上覆盖着**绣缎套子,宝座位于高台之上,下面有3级台阶,台四周环以红漆木栏杆,雕刻着玫瑰等花卉,精美富丽。宝座两边竖有高高的屏风,屏风上装饰着蓝翡翠和孔雀毛,雀羽上点缀着红宝石和碧玉。宝座上铺着精美的绣花椅垫。宝座正上方悬挂有雍正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四字匾。木质天花板雕镂着深深的花纹,悬吊着晶莹剔透的西洋进贡的刻花玻璃灯具。窗户上糊着白色的高丽纸。在正大光明殿西墙上还悬挂有一幅圆明园全景大观图,大得几乎盖住整面墙。东墙则悬挂着乾隆御书《御书周书无逸篇》。乾隆皇帝很欣赏这里的格局,称赞道:“不雕不绘,得松轩茅殿意。”

        正大光明既是朝会听政的地方,同时又是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每年万寿宴(皇帝生日)、千秋宴(皇后生日)都要在这里举行。从乾隆朝起,每年清帝在圆明园必设“上元三宴”,即正月十四日宗亲宴,正月十五日外藩宴,正月十六日廷臣宴。其中外藩宴、廷臣宴部是在正大光明殿举行的。

        清帝在正大光明殿一般只接见较为重要的外藩来使和外国使臣。像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使团访华,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副使斯当东等90人,接见于山庄淡泊敬诚,一行7月15日抵京,皇帝已赴山庄,当时英国使团带来的英国国王所赠的天体运行仪、天球图、西瓜炮、四轮独辕车、西洋船模型等仪器也同时陈列在正大光明殿供乾隆观览后才移至他处。

        正大光明殿不举行御考,主要是考翰林各官,另外还经常在此殿复试顺天府乡试考中的举人和乡试宗室考中的举人等。每次考试可以说是戒备森严,正大光明台阶下及出入贤良门台阶下各有20名挂刀侍卫负责警戒.另外道光三十年(1850)道光皇帝逝于圆明园,其宫棺曾停于正大光明殿内。

        正大光明殿后为寿山,寿山周围耸立有数根巨大的笋石。最高的一根笋石有5米多高。其数量之多,形态之美,为现今南北方园林所罕见。寿山虽名日寿山,其实是用挖湖的土堆积而成。堆积寿山有三重意义:—是点缀景物,人为地将宫廷区与前湖游览区分开,皇帝要想欣赏前湖风景,就必须绕过寿山,在没有绕过寿山前并不知道山后有何景物,_过山口,眼前豁然开朗,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二是风水,圆明园大宫门前有扇面湖,在正大光明殿后堆山可成“脚踩水,头枕山”的风水佳境。另外,寿山与圆明园东部的福海形成“寿山福海”,这也体现出帝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封建理念。

        整个正大光明景区,突出一条完整的中轴线,从宫门广场的大影壁到正大光明目殿前的月台,距离长达300米,四周建筑错落有致,气派庄严,显示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威严与神圣。

        不过可惜的是,成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正大光明殿曾一度作为联军司令部的所在地,在英法联军疯狂洗劫圆明园并放火烧毁圆明园所有建筑后,于10月19日下午3时,英法侵略者最终还是把最后仅存的正大光明殿连同周边诸殿—并焚毁。

        现在,正大光明殿及大宫门、扇面湖遗址地基尚存,寿山依然保存完整,山上的笋石现已分散到了颐和园后山、达园宾馆内。乾隆御制《前湖》诗昆仑石碑现保存在达园宾馆内,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勤政亲贤

        “勤政亲贤”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正大光明殿以东。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70米,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是清朝皇帝在圆明园期间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勤政亲贤有别于正大光明殿,正大光明殿是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场所,平时是不开的,而勤政亲贤则不然,皇帝几乎每天都要来这里处理军国大事。

        勤政亲贤景区是一组很庞大的建筑群,密密麻麻的有上百间房屋,比较大一点儿的院落就有3组,主要殿宇有3座。

       最核心的一座建筑叫“勤政亲贤”,也叫“勤政殿”.建成于雍正三年(1725),殿外檐悬挂雍正御书“勤政殿”匾,内额为“勤政亲贤”,清朝皇帝在圆明园召见文武大臣都是在此殴。虽然圆明园是园林,主要作用是皇帝休闲游览的地方,但清朝皇帝怕自己及日后子孙因为逛园子而不理朝政,就规定所有皇家苑囿都必须建有听政之所,而且多以“勤攻殴”命名,像中南海勤政殿为康熙御题,圆明园勤政殿为雍正御题,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勤政殿均为乾隆御题。嘉庆皇帝曾说道:“勤政则国兴,怠则国亡”,以教育子女时时不要忘记处理朝政。

        勤政殿内设有皇帝的御座,御座后有一面巨大的屏风,屏风上刻有乾隆御书《无逸》,后楹东壁为梁诗正书乾隆御制《创业守成难易说》,西壁为于敏中书乾隆御制《为君准跋》,御座两旁设有书架和存放典籍的书柜。

        在炎热的夏天,清朝皇帝经常把办公和进膳的场所搬到勤政殿东面的“芳碧丛”,芳碧丛是一个南向五开间的敞厅,每到盛夏芳碧丛前院则搭盖有遮阳棚,皇帝就坐在芳碧丛敞厅中办公进膳。 在芳碧丛后,为一座面阔九间、前出三间抱厦的“保合太和殿”,殿内设有东西暖阁。殿内墙壁上悬挂有乾隆御书《圣训四箴》。春秋时节,皇帝喜欢在保合太和殿的东西暖阁内用膳或休息。

        保合太和殿后面是“富春楼”,有一架螺旋形梯子通到楼上,楼上收有众多名贵字画、西洋雕刻、油画及各种西洋玩具。

        勤政亲贤东、北、西三面环水,院内点缀有各种形态不一的假山石,保合太和殿东西各有一大组建筑,西院自南向北建有飞云轩、怀清芬、秀木佳荫、生秋庭等建筑。而东院则是一处很大的库房,存放着足够帝后穿上几辈子的龙袍、绸缎,以及大量珍贵的银鼠、黑貂、黑狐等珍贵皮衣。库内还存有大量精美的珐琅制品、珍贵瓷器,还有一个库房是专门存放西洋贡品的,房间里面堆放着大量各国进贡的西洋钟表、西洋玩具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勤政亲贤的东南角吉祥所门外西侧是“圆明园司房”,又称圆明园司房总管处,也就是圆明园总管太监办事处。

        勤政亲贤景区现已恢复昔日山形水系,建筑地基遗址尚埋在土中,遗址上存有少量太湖石及建筑构件。

       九州清晏

        九州清晏是个很大的景区,其中最大一个岛叫“九州清晏”。九州清晏,位于前湖北岸正中与正大光明殿南北隔湖相望,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九州清晏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岛上,四周靠桥梁与其他景区相通,景区东西长220米,南北宽120米,占地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

        九州清晏由9个洲岛组成,每个岛又独立成景,岛与岛之间有桥梁相连通。如果从高空俯瞰,九州景区连同南面的正大光明、勤政亲贤很像一只乌龟,因为乌龟在古代有长寿与太平的意思,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九州清晏又暗含了江山永固的意思。

       九州清晏是圆明园最早建成的景点之一,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皇帝首次临幸皇四子胤稹花园时,就是在九州清晏进膳的。九州清晏一直是帝后寝宫,除帝后身边亲近的太监、宫女外,任何人等不得靠近该岛。

        九州清晏由三进大殿构成本景区的中轴线。由南向北,第—进殿为圆明园殿,殿前檐悬挂康熙皇帝御书“圆明园”三字匾。为什么起名“圆明园”呢?雍正皇帝在后来曾有过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字解释为:“品德完美无缺,超过常人”,“明”字解释为:“明达、明智、政绩明光普照”,“圆明”二字实际是统治阶级在标榜自己治理国家如何如何好而已。但也正因此殿悬挂有康熙皇帝御书匾而被视为圆明园正殿,圆明园殿内原收藏有《皇舆全图》,在咸丰年间还曾供奉过道光皇帝及咸丰生母全贵妃神牌。在正大光明殿未建成之前.这里一直是圆明园的正殿。

        圆明园殿后为奉三无私殿,奉三无私殿主要是清朝皇帝举办宗亲宴的地方。每年元旦,这里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宴筵,由皇帝钦点皇子、皇孙、亲王、贝勒等皇族成员入宴。乾隆四十六年(1781)在奉三无私殿摆家宴时,容妃(香妃)就被赐座西边头桌首位。乾隆五十四年(1789)首次“五代同堂”也在此处,奉三无私殿内设有宝座,两边还设有供皇帝休息的床。奉三无私殿内设有祭台,雍、乾、嘉时期皇帝都要在这里祭太阳神。东西回廊还有佛堂,西佛堂供有观音菩萨,而东佛堂则供奉有圣祖仁皇帝(康熙)和孝恭仁皇后(雍正生母)的神位。道光中期后,佛堂改在圆明园殿。

        过奉三无私殿后,为九州清晏殿,殿内悬挂有雍正手书“九州清晏”匾。九州清晏殿为皇帝在圆明园居住时的主要寝宫。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年10月8日),雍正皇帝就暴死在这里。九州清晏殿内设有东、西暖阁,还建有仙楼(室内二层楼)。九州清晏殿内为金砖墁地。殿前设有铜仙鹤。

        九州清晏为帝后寝宫,经常会使用明火,再加之大多是木建筑,火灾就成了最大隐患。九州清晏历史上发生过几次火灾,其中以道光十六年(1836)的那次大火最为惨重:三大殿和寝宫全部化为灰烬。

        在三大殿的西边有一组建筑叫“乐安和”,是乾隆皇帝的寝宫,建筑考究,雕梁画栋。院内还堆有假山叠石,藤萝花架,乾隆皇帝很喜欢在此读书、写字。

        乐安和往西建有清晖阁,清晖阁北壁上悬有一幅大型圆明园全景图,乾隆御题“大观”二字。道光中叶改建清晖阁时,此全景图被移至正大光明殿西墙上悬挂。

        到了道光十一年(1831)清晖阁、乐安和及北侧鱼池被拆除改建成慎德堂,慎德堂为一座三券建筑。殿内装饰极其豪华。殿内设有仙楼(二层),有螺旋楼梯可登,楼上东边有供皇帝休息的床。慎德堂前院内种有牡丹、芍药、苹果等。道光皇帝对改造后的慎德堂十分满意,很喜欢居住在此,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1850年2月25日)其病逝于此。

        在慎德堂的西边有一组建筑叫湛静斋,此建筑原来是清晖阁,道光时期被改建成湛静斋,道光皇帝的全贵妃就居住在此,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1831年7月17日)咸丰皇帝奕言宁就出生在这里。后全贵妃被立为皇后,道光二十年(1840,)病逝在此。咸丰五年(1855)更名为基福堂,仍然是成丰的孝贞皇后(慈安)居住。

       另外,在九帅I清晏岛上还有两组建筑很值得一提,这两组建筑都跟慈禧有关,—组是位于九州清晏殿西侧的三间套间,外檐挂道光皇帝御书“同道堂”匾。“同道堂”本是咸丰当皇子时道光皇帝赐的书室匾额,咸丰当上皇帝后便将此匾悬挂于此,咸丰皇帝很喜欢在此居住。成丰五年(1855)还在堂前添盖了一座戏台。但同道堂最出名的并不在此,而是在于咸丰皇帝临终前的一次赏赐。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咸丰皇帝逃到承德避暑山庄,由于本身从小身子骨就不好,又加上各种心灵上的打击,不久就病例了,在临终前传位给唯一的儿子载淳(同治皇帝)。但当时同治皇帝只有6岁,成丰皇帝就为他指定了肃顺、端华等八位辅政大臣。但为了防止八大臣独揽朝政,同时又交给慈安皇太后和载淳各一枚图章,作为下达圣谕的凭证。给载淳的那枚印章就亥刻着“同道堂”,因为当时载淳还小,所以“同道堂”印章就一直放在慈禧手上,这时的慈禧实际掌握大权,也为日后发动政变,垂帘听政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另外一组建筑就是位于九州清晏东部的“天地一家春”,天地一家春实际上是九州清晏后妃们居住的地方,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1760年11月13日)嘉庆皇帝就出生于天地一家春。天地一家春有自己的宫门,房间也是按中轴线左右排列,三进院两边还有七八座套院,西北部为皇后殿、寝宫,道光中叶,皇后寝宫搬到西路。三进院中最大的一组建筑叫天地一家春,是一间穿堂殿,殿内陈设有铜药王佛一尊,后殿叫“承恩堂”,殿内挂有《多子图》一幅。再往后是一排15间的大北房,叫“泉石自娱”,咸丰年间后来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孝钦显皇太后(慈禧)当时还只是一个等级很低的懿嫔,每次陪咸丰皇帝来圆明园就居住在天地一家春穿堂殿西侧的3间屋子里。起初,慈禧并不被咸丰看好,成丰也不来临幸她,但慈禧毕竟还是有办法的,她用银子收买了咸丰帝的太监,故意带咸丰皇帝来到天地一家春,早已做好准备的慈禧唱着迷人动听的江南小曲,一下子就把成丰皇帝给迷住了,不久慈禧就生下了咸丰皇帝唯一的一个皇子载淳,也是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嫡出子(光绪、宣统均为醇王之子过继),母以子为贵,不久慈禧就逐步晋封为懿贵妃,成丰皇帝死后,又因为是同治皇帝生母而成为皇太后,后又与慈安一起秘密联络恭亲王发动政变。杀掉了肃顺等,进而垂帘听政,从此开始了长达48年之久的统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因为这里是慈禧发迹的地方,慈禧一直很怀念这里。同治及光绪时期几次修复圆明园,慈禧都希望恢复天地一家春,但无奈资金有限加之复建工程太为庞大,没有能力修成。但慈禧仍然不死心,在颐和园所有新铸的铜缸、铜鹿、铜花瓶上都刻上天地一家春,以纪念那段往事。

        l929年在九州清晏岛上原奉三无私殿一带用正大光明遗址的旧砖瓦修建了“三一八”烈士纪念碑。2004年,九州清晏已经挖掘清整完毕,东南、西南的两座石桥已经挖掘出来,岛上原慎德堂南的假山石尚存。天地一家春后殿院子内的太湖石也已归位。

圆明园的资料

        简介: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故圆明园又称“夏宫”。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洗劫为了销毁证据而烧毁,故址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康熙年修建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

        1860年英法联军将主要建筑烧为灰烬,如今游客前来只能在残骸中凭吊,寻找当年辉煌的帝国身影。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以水景取胜,既有广阔平静的湖面,又有狭窄湍急的溪流。圆明园主要由两大区域构成:福海景区、后湖景区。

        游览景区也可以了解一下景区的注意事项:

        1、圆明园在各个大门均有售票口,在绮春园宫门(售票窗口5个,节假日期间售票窗口8个)、长春园东门(售票窗口2个)、二宫门(售票窗口1个)、藻园门(售票窗口1个)。

        2、园内有语音讲解器租赁处(长春园东门、绮春园宫门),根据语种选择。

        3、在长春园的“圆明园盛时全景模型展”处,有讲解员讲解当年盛况。地址:长春园西洋楼遗址区东南、含经堂东北侧。此外,位于西洋楼遗址区域内的圆明园展览馆每天8:30-17:00会循环播放大型纪录片《圆明园》,有助于人们更直观的感受一代名园当年的盛况。

北京圆明园景点详细介绍

       圆明园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此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页屈辱 衰败过程

        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用车或者牲口拉,实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坏!那群没人性的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 1900年八国联军[这八个土匪强盗是: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满足于抢劫 圆明园

       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 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 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 至此,圆明园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面目全非。

       遗址保护及整修

        康熙时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雍正时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乾隆时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咸丰时期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同治时期以后

        同治年间(1750---1949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后被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复原图

       编辑本段园林建筑

       建筑特色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建筑的水主题特征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 圆明园

       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皇帝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莱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相传,秦始皇曾派遣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千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替他寻仙境、求仙药,以企长生不老。这当然只能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雍正皇帝则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 圆明园

       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建筑的集全国之大成特征 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即沈阳)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其中之一即福海西北的安澜园。乾隆二十七年南巡时,曾以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乾隆皇帝很喜欢该园结构佳妙,回京后就在圆明园四宜书屋左右,仿其位置进行改建和增建。园成之后,也题名叫“安澜园”,当时仿建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乾隆二十三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如园和狮子林,都分别有16个以上风景点。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近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东晋王羲之等文人雅士,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即上巳日),会于会稽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楔(祭祀活动),被传为佳话。圆明园的这座兰亭,在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廓然大公,后来也总称双鹤斋,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时叫桃花坞,曾是弘历读书的地方,书室叫“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苏州阊门内旧有一处桃花坞,相传是唐伯虎的故居。圆明园的桃花坞,虽然袭用其名,但桃花之盛远不是吴下所能相比。 建筑的造型特征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一万平方米。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形、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创造出许多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建筑的宗教特征 圆明园的寺庙园林,也是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安佑宫(鸿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寿皇殿的旧例建造的。用来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御”,是园内的皇家祖祠。宫为九间,正脊重檐歇山,以**琉璃瓦覆顶,是园内体量最大的一个建筑物。周围有乔松偃盖,中轴线南端有两对华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岸边,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琼阁建造的,据史料记载,这里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这处建筑的前部底座以汉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个建筑体态庞大,金碧辉煌。每当清晨薄雾初起,该建筑在烟雾中时隐时现,宛如琼阁瑶台一般。这处建筑的格调和气势,是我国现存园林建筑中所少见的。舍卫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据说是仿照古代印度桥萨罗国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内共有殿宇、房舍326间。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达数十万尊。圆明园遭劫掠焚毁,仅此一处所造成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艺术价值,都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 圆明园建筑的评价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位置与规模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 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0月18日-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闯入院内,把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曾经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建造情况 历史背景 满族世代繁衍生息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叶,大举进兵华北,彻底推翻了明王朝,自东北入关定都北京,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冬季那里是林海雪原,夏季则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盛夏干燥炎热的气候很不适应。紫禁城虽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但清朝皇帝感到那里呆板憋闷,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也为了防止暴乱,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几乎成了死水,当时对皇城曾有“红墙,绿瓦,黑阴沟”之称。这使得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延续了二百多年。 地形特征及历代建筑对兴建圆明园的影响 北京的西郊,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玉泉山、万寿山、万泉庄、北海淀等多种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山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这里开垦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风景区。早在辽代,封建帝王就选中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宫,到了明代,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就占据田园营建别墅,大片土地被一块块占去。到了明万历年间,明皇亲武清侯李伟在这里大兴土木,首先建造了规模宏伟,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故址在今北京大学西墙外)。嗣后米万钟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丽的“勺园”,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旷郊野,出现了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成为京郊名噪一时的园林荟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样看中了西郊这块绝好的造园之地。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园林。 圆明园建造的实施 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距畅春园约一里多路。康熙时代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水面,其内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当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的时候,规模是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的,所以建景不多,名声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畅春园。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其60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建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名叫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时被康熙看中但在实际建造中大多还是皇帝的看法,不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亲自指导,因此雷金玉异常欣喜。并创造了“烫板”的模型方法。而却被咸丰毁于一旦。

       园林结构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光是悬挂了匾牌的就有600余座。 圆明园 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万春园 早先原是怡亲王允祥的赐邸,约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 圆明园

       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洋楼景区,长春园共占地一干亩。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约为200座。 西洋楼 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中国不少传统手法。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 西洋楼景区整个占地面积不起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五十分之一,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却是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土赞誉西洋楼: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这位传教士的结论是: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

       编辑本段园林特色

       概述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 圆明园 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海宁的安澜园.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州的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莱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主要景致

        大宫门:大宫门共5间,南向,门前有大型月台,东、西朝房各5间;房后另有曲尺型拐角朝房各27间;东为宗人府、内阁、礼部、吏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銮仪卫、东四旗各值房;西为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御书处、上驷院、武备院、西四旗各值房。 正大光明殿: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匾额,殿堂7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5间。 勤政亲贤殿:勤政亲贤殿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有殿堂5间。北设宝座,南为窗,东有板墙开门,与养心殿明间相通,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窗外抱厦内围有木屏,与明间相隔,较为隐秘。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养心殿的西暖阁,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单独接见大臣,批阅殿试考卷的地方。暖阁的北墙上悬挂着雍正皇帝题写的匾额:“勤政亲贤”匾下的屏文是乾隆皇帝的诗篇。 一心奚所托,为君止于仁。 二典传家法,敬天及勤民。 三无凛然奉,大公何私亲。 四序协时月,熙绩在抚辰。 五事惟敬用,其要以备身。 六府赖修治,其施均养人。 七情时省察,惧为私欲沦。 八珍有费甘,念彼饥饿伦。 九歌扬政要,郑卫漫亟陈。 十联书屏扆,式听师保谆

圆明园的景点介绍

       北京圆明园景点有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等。

1、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匾额,殿堂7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5间。

2、勤政亲贤

       勤政亲贤殿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有殿堂5间。北设宝座,南为窗,东有板墙开门,与养心殿明间相通,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窗外抱厦内围有木屏,与明间相隔,较为隐秘。

3、九洲清晏

       九洲清晏位于前湖北岸与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由三进南向大殿组成,第一进为圆明园殿,中间为奉三无私殿,最北为九洲清晏殿;中轴东有“天地一家春”,为道光出生处;西有“乐安和”,是乾隆的寝宫;再西有清晖阁,北壁悬挂巨幅圆明园全景图,原图现存法国巴黎博物馆;道光十年又在“怡情书史”附近建起“慎德堂”等殿宇。

4、镂月开云

       镂月开云原称牡丹亭,位于后湖东南角,建筑木料以捕木为主,殿顶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后,改称“镂月开云”,乾隆九年(1744年)改名以纪念康熙六十一年祖孙三代在此聚会赏花的往事。主体建筑为纪恩堂。

5、天然图画

       天然图画,位于后湖东岸,南部凿池,北部住院,是欣赏后湖景色,远眺西山风光最佳之所。主体建筑为一方楼,楼北为朗吟阁、竹萿楼、五福堂、竹深荷静,在庭院东侧,西为静知春事佳,东为苏堤春晓。

圆明园的资料简介。

       圆明园的景点有绮春园、长春园、文源阁、正大光明殿、九州清晏等。

       1、绮春园

       绮春园位于圆明园的东南侧,是由若干个不同时期的小型园林组合而成,且形状不规则,所以园林总体较为松散,各个小园子形成组群,相互之间或以围墙相隔,或散布于水边山间。正觉寺北部有一组岛屿,没有进行专门的建筑空间营造,而是用环绕式的土山形成一个自然空间。从整体格局来看,该岛屿位于中心位置,起到了分隔景区、水面的作用。

       2、长春园

       长春园南部以大型的水景为主体,整体布置疏朗开朗,疏密得当。园门为长春园宫门,五楹,门外左右各有铜麒麟一只(现仅存一只,陈列于颐和园仁寿殿前)。其南建影壁一座。入门为澹怀堂,九楹,卷棚歇山顶,前有月台丹陛,东西配殿五楹。正殿之北为河岸,建方亭一座,有廊与正殿相通。

       3、文源阁

       文源阁位于圆明园景区的北方坎位,上应白水星,在五行中代表水。从现存的样式雷图档来看:文源阁坐北朝南,阁额和阁内“汲古观澜”匾及楹联等均为乾隆帝御书,屋顶上覆盖黑色绿剪边琉璃瓦,从外观上看为上下二层,每层各六间,双檐歇山顶。

       实际上内部结构为上中下三层,前后出廊。文源阁各脊及吻兽、走兽等均为绿色,正脊的琉璃云海中饰有九条紫色游龙。

       4、正大光明殿

       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也是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匾额,殿堂7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5间。

       5、九州清晏

       九州清晏,位于前湖北岸与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由三进南向大殿组成,第一进为圆明园殿,中间为奉三无私殿,最北为九州清晏殿;中轴东有“天地一家春”,为道光出生处;西有“乐安和”,是乾隆的寝宫;再西有清晖阁,北壁悬挂巨幅圆明园全景图,原图现存法国巴黎博物馆;清道光十年又在“怡情书史”附近建起“慎德堂”等殿宇,均为皇帝寝宫。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圆明园

       (园林介绍)

       (1)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的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统称为“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规模宏伟,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融合了各式园林风格,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因为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所以也称"夏宫"。

       圆明园中最著名的是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2)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又称为圆明园兽首、圆明园红铜兽首、圆明园兽首铜像等。是原中国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海晏堂前喷水池的一部分,由意大利籍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1860年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落四方。其中鼠首与兔首被法国人收藏。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归还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则下落不明。

       (3)十二生肖兽首”是人身兽首选材为精炼红铜历经百年而不锈蚀。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在圆明园东边一块狭长的地带造一座豪华的西洋花园,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是设计师,他设圆明园计并推荐法国神父蒋友仁负责建造人体喷泉位于花园中央,一天24小时12个生肖动物每隔两小时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4)十二生肖像原是在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南北两岸12石台上的。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

       这些青铜生肖雕像高520公分,雕刻精细,为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5)长春园

       长春园位于北京市圆明园东侧始建于1714年雍正十年前后。此地原是康熙大学士明珠自怡园故址,有较好的园林基础。两年后该园中西路诸景基本成型,1745年乾隆十六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在西部增建茜园北部建成西洋楼景区,并于1767年-1773年(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间)集中增建了东路诸景。

       (6)长春园昔日的园林景观仅在乾隆年间由宫廷画师绘有一幅大型全景图,1860年英法联军焚园后下落不明。1992年12月起全面整修长春园山形水系至1994年9月竣工放水。长春园不是对圆明园的简单扩展和内部增建而是在圆明园东侧另辟一所面积约一千亩的新园。与圆明园本园不同的是长春园是一个事前精心规划设计的作品,是乾隆皇帝御制的园林杰作。《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完成之后乾隆皇帝的建筑热情暂时消歇。不过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造园热情再次勃发。这一回按照乾隆皇帝自己的说法他是要给自己兴建一座退位后宴居的所在尽管这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三十四岁的年轻人。因此之故颐养和休闲就成了长春园最大的主题。不妨这样说长春园是乾隆皇帝亲手为自己营建的老年活动中心。

       (7)万春园

       绮春园成园于乾隆中叶主要营建工作在嘉庆年间完成并把万春园归纳为“万春园三十景”。道光初年以后便主要成为了大清国太后太妃们的园居之地。绮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与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到乾隆中期该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嘉庆朝时将绮春园西边诸多小园并入加以修缮、添建才初成规模。此时的绮春园达到全盛规模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都无法与圆明园及长春园相比。

       绮春园位于圆明园的东南最初在乾隆年间称为春和园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圆明园东南几个小园扩建成绮春园。在嘉庆十四年1870年扩充将西部小园并入由竹园、含晖园、西爽村以及春和园组成。绮春园的面积54.3公顷园林规模比长春园略小。绮春园在道光年间以后主要作为太后、太妃居住之所。

       (8)圆明园被毁后同治年间准备重修圆明园时拟大修绮春园并令改名万春园后因财政拮据而作罢。后人常将绮春园称为万春园但万春园只是为重建而命名并没有真正出现过。

       (9)圆明园的毁灭

       1860年10月5~7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10)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6日至17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更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好了,今天关于“圆明园原貌全景”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圆明园原貌全景”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